這是個最黑暗,也最光明的年代。一方面,我們看到一向裝也要裝出風範來的政客與學者,講話粗魯無比;另一方面,社會卻更注意到尊重與禮貌的重要性。姑且不論這是不是有些虛偽,總之,從很多名詞從古到今的美化過程,可以看出這一點;譬如:翹辮子→往生;遊民→街友;攤販→攤商;手淫→自慰;妓女→性產業工作者;砲友→半固定性伴侶……
所以,當我們看到南投縣政府舉辦身心障礙兒童運動會,卻在頒發給需要鼓勵的小朋友的獎狀上明白寫著「智障組」時,真要感嘆:這獎怎不頒給縣府承辦人員自己?
當然!名詞美化,實質則一。我在社會學文史研究史裡找呀找,終於找到這種風氣的源頭──最早想出美化名詞的,其實來自於棒球界;那就是「助攻型打者」。
顧名思義,助攻型打者存在於打線的價值與目的,就是幫助壘上隊友推進。雖然歷來在球迷印象中,這都是個正面名詞,但仔細想想:當前面隊友上不了壘時,怎麼辦呢?做些什麼呢?
換句話說,所謂助攻型打者,其實就是「翹辮子型打者」(抱歉!該說是「往生型打者」)的代名詞。也就是:既然教練對你打擊成績的期待值大幅趨近於出局,那既然好死不死壘上有人,那就推進吧!
在這思維邏輯下,可以想像助攻型打者之所以存在,並不是因為助攻技巧真的可以打出一片天,而是因為幾個原因,像雖然打擊沒力,但有守備上的上場理由;又或者是隊上本來就沒那麼多強打者。
助攻成功之後,犧牲了一個出局數,所謂的得分機會加大,通常也還是需要強打來完成得分效果。所以如果陳金鋒能蹲捕,為什麼要
但助攻的確是種技巧。愈是無力型打者,本來就愈需要熟練這種技巧。但也不必太渲染。常看到一壘有人時,右打者打出右邊軟弱無力滾地球,球評就讚嘆不已說:打擊觀念正確呀!起碼有推進效果呀!其實大多數時候,只是碰巧而已。就像,如果投手卯起來投內角球時,是擺明了就是要推右邊的無力必死球嗎?這類型打者,其實在壘上無人時,打擊效果也差不多就醬而已。助攻者,沒力也!
助攻的時機、效率,和推打等其他道理,稍後會提及。還是想教練的心態是圍棋或象棋?邏輯上來說:長打助攻,當然好於死掉一個人來換取一個壘數(也未必就能得到分數)。當然強攻未必見效,但推進後,本來不是就也要等安打嗎?死掉一個人推進後等安打,和保留出局數來等安打,加上實戰的機率,兩者效益加加減減,只能說起碼差不多吧!
當然,強攻時,難免有時會出現被雙殺那種令人印象深刻的遺憾。然而,要是沒有安打,助攻者死了,打點者也死了,一加一,不也是死了兩個人嗎?
之前說的萊佛里納(Claudio Liverziani)那個例子,並不罕見。所謂時機,就算到了第九局,必須一分決勝負時,其實助不助攻,成功得分的機率,也不會低於或高於正常時候。差別在於:可以當成這是種無可厚非的「賭」,更重要的,則是稍後會提及的心理因素。
科學是什麼?就是必須能放諸四海皆準而又能重複驗證。如果是好而正確的理念,沒道理只能在國際賽事贏而不能在國內職賽裡贏。何況葉志仙太客氣了,國內職棒比賽,不也是觸來觸去的嗎?
而葉志仙所謂的「如果遇到長打狀況不好時,得視狀況改變打法」,也讓我懷疑。是教練還是半仙?怎麼能知道接下來長打狀況也不好?那如果遇到強投,得分期待值低時,是不是「改變打法」就正確了呢?其實機率也是一樣的。甚至,都打不出安打了,增加出局者,削弱機率母數來等安打,從數學上看,不更是詭異嗎?上文舉的日本和義大利靠長打轟垮中華隊,在那長打之前,不也是長打狀況不好嗎?
所以說:所謂助攻型打者,指的是場上現象而不應該是正面的球員屬性。如果打擊線強了,想賭一把的時候,林威助都是助攻型打者。如果打線弱了,誰來助攻誰,其實就成功率來說,都沒差的。正如之前所說的:假設每一棒都能排上陳金鋒,你還會覺得助攻很必須嗎?
當然陳金鋒只有一個;再加上守備考量,以台灣的實力,徹頭徹尾排出強打少年團,並不可能做到。所以所謂視時機,其實頂多就是象棋理論:讓弱棒助攻給強棒打。怕的是圍棋心態一旦走火入魔,每位球員都是黑白子,為了「贏」,誰上來都是助攻時機。
是不是真的有「贏」,大家心知肚明。但棒球之神不會因為你想贏,就修改她的機率法則。棒球比賽嘛!普通時候,就是能得愈多分數愈好;自殺式的「自造」出局數,顯然不符合這原則。那在投手戰,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呢?當然是打得愈長愈好的安打能突破僵局。所以美國職棒短打使用率低,並不只是因為強打多或能吸引觀眾,而是經過精算的。
話又說回來,當然日本打者的助攻技巧還是一級棒,但多看兩聯盟賽事,就會發現:人家早就不這麼打啦!甚至南韓也漸漸改變了這觀念。台灣教練動不動如此發言,真令人憂心呀!
助攻呀助攻!合理來說:就是關鍵時刻「賭」的選擇,或是成功機率的考量(如沒有PH制時的投手打擊)。但目前也只有台灣在無限上綱。事實上呢!雖然不是沒有助攻後擊出致勝打的畫面(說過那是種選擇了;也無從驗證那時強攻就會失敗);但台灣球隊贏球,一直以來也是循棒球比賽必須追求高得分,或長打最容易在無法高得分時制勝的王道。
實情如此,難道教練團們瞎了嗎?還是想「隱瞞」什麼真相?說穿了!這是為了想「贏」的心理因素作崇,但從上列計算,實際影響並不因你想贏而改變,甚至只會更糟而已。而且我敢說:其實所謂的想贏,是教練想贏得自己而已。怎麼說呢?看下去就知道……
To be continu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