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友提醒,讓我發現曾寫過這麼一篇文章。背景,是上次世界盃足球賽,舉國上下認為台灣為什麼要在這地球盛宴中缺席?其實,雖然我本身是打少棒出身的,但我家是贊助縣足球隊的濫觴;家兄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卻也一直踢足球,踢到往生方休。為什麼我很少談足球呢?因為不想潑冷水。
本來這篇文章是《為什麼不相信台灣可以做到》一文的續篇,但已找不到原文了。據找到的後續文中回顧:「日本其實發展足球比你想像的早。但韓國的確起步稍晚,而也有一定成就。但同時你也該跳脫足球,做全面性的思考:為什麼沒幾年前,韓國經濟、工業瀕臨崩盤,但現在卻能凌駕台灣,甚至帶給咱們極大威脅?我的確不相信台灣能做到。隨便舉個原因:那些本來可以做到,甚至已經做到過的項目,像射箭、射擊、跆拳、柔道、棒球、撞球、保齡球、桌球、舉重……都弄到三天熱度、每下愈況或無疾而終,為什麼原本不擅長,而與世界列強有這麼大差距的足球反而能做到?我不懂的是:或許你該問自己:為什麼你認為台灣能做到?」
慢慢想起來了:那時是看到YAM的足球版版主,痴心絕對的野火哥說:「相信不需要理由,只要相信就有力量。大家試試看吧,相信台灣能進32強。」而我說:這種心理對台灣足球並沒有好處。我相信原文應該比較精采,但遺憾啊!我自己都忘了寫過什麼東東了,姑且看看這篇後續文,是這樣子寫的:
現實社會,永遠是理想與現實結合的結果。因為熱愛足球,所以認為只要做點什麼事就是好事,又或者理想性的忽略客觀因素,只一味認為做得到,那都不如認清現實,實際討論在歷史因素、體育大環境都不利足球(或其他發展起來更容易有實效的單項運動)的因素下,如何腳踏實地做事會更好。
大家怎麼認為?台灣政府與民眾不注視足球,所以足球發展現在這麼慘?所以如果重視了,就會好?那麼,如果告訴大家:在棒球或籃球成為「國球」前,足球是台灣最受重視而且成就最高的運動呢?如果曾經全力投入而成績不錯,因為那些你不知道或不去想的因素才變成現在這樣子呢?
民國43年,菲律賓馬尼拉第二屆亞運會,台灣(中華民國)只拿下兩面金牌,一面是楊傳廣拿的十項鐵人金牌,另一面就是足球。
早在大陸還沒淪陷的時代,中華民國就在民國25年參加過柏林奧運會(對,希特勒舉辦的那屆)--一半的經費全憑巡迴比賽收入。結果雖然輸給英國2球,但上半場還是力戰打成平手。
當然,這全部靠曾經創下世界足球史惟一場上「踢死人」紀錄,球速接近
剛講的那面金牌,李惠堂雖然在香港發展,但還是到台灣來擔任教練。而所有食宿交通,都是由菲律賓華僑負責。
823砲戰那年(民國47年),日本東京亞運會,李惠堂又來當教練了。那年,就是所謂的中華民國「夢幻足球隊」了。成員包括周少雄、劉瑞華、郭滿華、楊偉韜、羅國泰、黃志強、郭秋明、劉建中郭錦洪、羅國良、羅北、何志坤、李國華、林尚義、劉添、郭有、
姚卓然、黃振華、何應芬、鄧森、劉儀、陳輝洪(年輕朋友知道這些人是誰嗎)。
結果:2:1勝馬來西亞;3:1勝巴基斯坦;2:0勝以色列;1:0勝印尼;並在延長賽3:2打敗誇口非贏不可的南韓--衛冕成功哪!
然後呢?如你所知:開始不行了。不過,後來李惠堂還是來擔任銘傳商專女足隊首屆教練,並因此讓「木蘭」女足隊一度成為台灣足球的驕傲。就像那些前輩一樣,現在看世足盃,沒想到可能性就認為台灣可能可以的朋友,曾知道民國80年對奈及利亞踢進致勝球的周台英嗎?
木蘭女足隊,後來成員有人在台北六條通陪酒;和我也是好朋友。怎麼說呢?台灣足球發展,本來全來自於一代球王
要讓台灣足球好,要讓討論版熱鬧,就不要一廂情願的「相信」。別想些太遙遠而不切實際的目標,多貼近;並報導、討論目前台灣足球各層面的發展。可能野火兄等到老,也等不到台灣足球出人頭地的一天,但這就是台灣球所能、或本來就該擁有的一切。當你從足球應該發展的角度來思考時,也要想想那些我小學母校那些補破網排球小朋友在等政府或社會補助,或那些在自費與生活掙扎中的為國爭光的保齡球國手……
然後,請接受台灣足球本來就是「亞洲第一」的事實,想想為什麼連其他本來做得到,或應該做到,甚至已經做到的單項運動,都弄到三天熱度、每下愈況或無疾而終,然後再參考我那篇回應,為什麼我不相信台灣做得到?為什麼我希望各位能實際摸索出方向--在摒除政府因素後。
先別講台灣不適合發展足球(甚至重點培養籃球也沒什麼意義),說實際點:足球,不是台灣人血脈裡共同的基因--這點,不會因為聚集在這裡的足球熱愛者的想法而改變。認清事實,才能實事求是,用野火兄的用心,採訪並帶動各種足球活動的報導,例如多報導去年揚威北美的中華飛馳隊,或各級足賽消息,維繫足球版蓬勃發展的動力。
只要拚命喜歡一個女生,她是不是就會喜歡我?我知道我的話一向不如「只要相信」論點的好聽,所以到此為止。但如果不參考並酙酌現實一下,世界盃之後,本版會如何?
認清台灣足球本來就不值得全力發展,才能找到台灣足球真正的出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