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球真關鍵啊!」緊要關頭的每個進球、罰球、失誤、防守成功……我們總常聽球評這麼說。
慢!既然是「每個」、「總常」,那其實雖然都很重要,但與「關鍵」的原義是有些出入的──哪來那麼多關鍵啊!
也就是說:球評所謂「關鍵」云者,其實是每一個當下的剖面而已。除了最後一擊之外,大多數時候,每個關鍵過後,都還有另個關鍵下一秒。
放大到全場來看,其實最後結果是全場48分鐘裡所有表現的綜合結果。比方說1分差的比賽,你可以說關鍵在於最後處理球的得分或失手,但其實重要性,與之前任何一次上籃放槍、無厘頭失誤、罰球不進……都沒什麼不同。
所以尼爾森(Don Nelson)曾說照正常輪調就好,不必因犯規麻煩而提早讓主將下場休息。因為這不但打亂了整場比賽調度的節奏,而且,如果一名球員在場上做出貢獻的時間只有那些,擺在哪個時段,其實都一樣。
決勝關頭,主將只能坐在板凳上,讓人有著「但使龍城飛將在」的喟嘆,這是人性;但難道尼爾森懂的,其他教頭不知道嗎?當然也不是!只不過職業教頭也是出來混的,無論戰略或戰術,呈現給挑剔球迷與毒舌球評的,首重合理的人性啊!
所以領先個一坨分數被追上,也不必太驚訝;因為比賽過程中的分數差距,也都是「過程」──正常來說,就是每一時段人員調度與手氣高低對應的結果。那就不應該自己製造「不正常」:像自己改變節奏(通常是過早在有點領先幅度時放慢進攻速度,降低己方進攻績效),或拉低場上競爭力度(像前三節中大幅領先時主將超時休息)……這些,都是在對手期待以手氣高潮期打自己手氣低潮期這可能階段外,還額外給了對手可乘可機。當然,大幅度領先時的球員鬆懈,更是大忌。像魔術今天第三節下半節的表現,就不單純是「手氣循環論」的作用。
當然,到了緊要關頭,再想那些,就太無厘頭啦!因此又出現了一種「跳出來」理論。誰該跳出來呢?理論上應該是教練針對性的布置攻勢,由戰術中最有利點來進攻。不過在商業運動中,通常直指球隊中的主將──這就是另一種「首重合理的人性」。
這些主將們,或許會是進攻成功率最高的球員(其實從數據上看,也不一定),但因為同時身為對手嚴防的重點,所以成功率也不會比隊友高到哪兒去;不過必定會是球評所謂「心臟最大顆」的球員。但其實給機會,也很難說有哪位天生注定名利薰心的職業球員心臟會小顆。
但心臟大顆只是職業球員該有的素養,和表現優劣沒有直接關係。像都靈(Keyon Dooling)心臟長成什麼樣?范甘迪(Stan Van Gundy)在熱火時該早心裡有數了才對;至今還敢委以重用,也算是心臟大顆級的教練了。
無論如何,MVP跳出來,是一定要的啦!湖人失利的這第三戰,布萊恩(Kobe Bryant)在關鍵時期,誠然有幾球處理得太過勉強,恍然回到當年……但這也是教練團的決定;到了決勝期,要賭這一把,成敗不論,總也算無可厚非。但黃蜂那第三戰就怎看怎奇怪了!
當馬刺手氣來了,漸漸追分時,黃蜂攻勢就開始「呆」掉了。等到自己要追分時,MVP保羅(Chris Paul)是不是該跳出來了呢?於是我們看到這位小哥要嘛自己強攻,要嘛一路盲切,隊友們則戒慎恐慎的等著處理不知何時、何處傳來(或不知會不會傳來)的球。當然也不是說短短一節,甚至一場比賽、一個系列,這樣不會奏效。但如果這樣原本就會有效,那何不從頭就這樣打就好?什麼「隊友不行了,再自己跳出來」這種MVP迷思,在這緊要賽事裡,豈不是多此一舉?
這樣子「跳出來」,太早了!瞇上眼睛看,擬想保羅是另一位MVP韋德(Dwyane Wade),那這樣的黃蜂,其實也和熱火差不到哪兒去。但話又說回來,擬想保羅是更大號的MVP奈許(Steve Nash),然後按快速鍵,那其實以前太陽也差不多是這樣子打的。差別在於奈許在自己出手的選擇上還不致於如此勉強,而且這本來就是太陽的打法,球員們不但習慣,而且有得球就開火的意識。順的時候,叫「華麗」;不順的時候,叫「算了」。總的來說,因為速度快、命中率高,所以像失誤、球員無厘頭等副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無視。
馬刺強在哪兒?強在他們不管成不成功,從教練到球員,隨時貫徹每個該去做的環節。即使在心理與精神上,該給對手甚至裁判的壓力,一點也不會少。用「呆掉了」的戰略去與這樣的球隊作戰,似乎並不明智。
還記得科爾(Steve Kerr)的「拔刺五條件說」嗎?黃蜂已證明:太陽沒辦法做到的,黃蜂有辦法達成──但卻不可能奠基在「呆掉了」的攻勢基礎上。總之,當波恩(Bruce Bowen)在非比賽進行時間走過保羅身邊,臂肘發內功暗勁時,黃蜂還能不一擁而上,起碼就保有了最基本的競爭力;不要自己玩掉了。
其實保羅已經榮獲我頒贈的MVP榮銜──只是他自己當然不知道而已。但我卻忍不住想針對這點來杞人憂天一下。
無論就戰績或市場,熱火與黃蜂,在一個一無是處、一個百廢待舉的階段抓到了韋德與保羅。差別在於:熱火不清君側,將那些老怪物全做掉,韋德還總是免不了被耳提面命,但看起來保羅已成為黃蜂由休息室到場上至高無上的指揮官。
實力派新人,加上球隊適時組建起具競爭力的陣容,可說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然而,特地在衰弱好一陣子的球隊裡,這樣的契機,也未必不是危機。一旦球迷支持你是MVP、隊友,特地是教練認同你是MVP、自己也意識到自己是MVP,那起碼有一點要掌握住:球團、教練與MVP自己,都不要「太過度」。
汪洋中抓住一根浮木,理應好好愛惜。但就算是紅樟木好了,也不必特地從木筏中抽出來使用。
而談到「跳出來」,其實適應比賽各種情勢與面貌,決定由誰,或是怎樣的球員跳出來,是教練的首要任務。今天看了塞爾蒂克與騎士的比賽,很訝異的是:依綠衫軍的陣形與慣用戰術、戰略,在遇到今天這種內線受阻、外線普普的攻勢障礙時,應該是特別強調皮爾斯(Paul Pierce)串聯內外的功能性才對──就像他的好兄弟華克(Antoine Walker)在熱火,或狄奧(Boris Diaw)在太陽扮演的即時戰略角色一樣。然而,河哥(Doc Rivers)並沒這麼做。
By LEO 2008.05.1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