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而紅遍全球、各領域的運動家經理Billy Beane,原本合約今年到期;本月稍早獲球團一口氣續約至2019年。既拍成了電影,又被Bradley Pitt扮演到,這也理所當然啦!

 精研棒球統計學,靠著數據與慧眼,雖花不起大錢,但也能與豪門球隊周旋,為其傳奇之處。但看看實際戰績──以2000~2003年連續打進季後賽最為輝煌,但均以系列比數2:3遭淘汰;到了2006年才以3:0橫掃雙城,拿下第一個季後賽系列,但馬上就被老虎清盤;似乎……會好也有限。尤其年紀和我差不多的年輕朋友,看到2007年起,僅2010年一年勝率剛好到達5成、總計近5季勝率0.470,更不免疑惑:這一套若真管用,應該年年起碼有個規模,怎會愈來愈不像樣呢?

 上球季,運動家團隊薪資66,536,500美元,排名聯盟第21。戰績74勝88敗,排名美聯第10、全聯盟第21──是不是又回歸花多少錢,掙多少面子呢?應該也不是!錢花沒運動家那麼多的9隻球隊,只有皇家、海盜、教士、馬林魚戰績比運動家差……餘為國民、藍鳥、響尾蛇、印地安人、光芒,大致上幹得不錯。而十大豪門,也仍然有小熊、大都會、雙城勝率不及5成。所以若要用「大家都學會了這一套」來解釋,似乎也有點牽強。

 近年來,窮光蛋(或小氣鬼)出頭天的典範,當為2003年,團隊薪資比運動家少1,510,834美元,卻一舉勇奪世界大賽冠軍的馬林魚。近年來明擺著省錢至上的光芒,2008年,團隊薪資聯盟第二低,比第三低的運動家少4,146,529美元;去年,團隊薪資聯盟仍然第二低,比運動家少25,482,929美元,卻都殺進美聯冠軍戰,也令人稱道。

 就在「這一套」的祖師爺Beane 於1998年正式當上運動家總管前,1997年,拿下分區冠軍的球隊中,就有3隻團隊薪資水準屬於後段班──水手(第17)、巨人(第21)、太空人(第22)。

 時間推更遠一點,拿運動家自己來說,1988~1990美聯三連霸期間,平均團隊薪資1,532,561美元,分列聯盟第18、15、14名,本就算得上不花大錢就能幹大事。

 但這講來就有趣了。話說1980年夏天,曾打過半職業棒球的運動家老闆芬利Charlie Finley婚變。錢都丟在球隊上,且遷至奧克蘭後,票房冷清到主場被稱為「奧克蘭陵墓」(Oakland Mausoleum),哪付得起贍養費?要球隊股票嗎?Finley老婆說不要。牛仔褲製造商李維(Levi Strauss & Co.)的董事長Walter Hass Jr.,因此得到了運動家。

 Hass是肯花大錢的主,願意砸重金打造強隊,前舉佳績,事實上已經是用錢漸漸堆起來的結果;所以在連續3年打入世界大賽,且於1990年得手的隔年,運動家團隊薪資高居全聯盟第1。不過,1992年美聯西區戰績最佳後,球隊戰力再度下滑;Hass也於1995年辭世。

 1996年,灣區開發商Steve Schott與Ken Hofmann買下運動家。新東家明白告訴當時運動家總管Sandy Alderson──好日子過完了!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揮霍無度。律師出身、1983年接任總經理職務時尚對棒球一竅不通的Alderson,開始研究統計數據背後的真正意義,希望能找出不花大錢,場面也不會太難看的門道。Beane繼任後,更將之發揚光大。

 2005-09年,Alderson由聯盟辦公室轉任教士總裁,算嘛,當然還是繼續在算;同時也成功將團隊薪資由63,290,833美元,逆時空削減至43,734,200美元,也算是魔球傳奇。只不過,Alderson卸任時,教士也由國聯西區龍頭,淪落為在倒數第一、第二間徘徊的弱者。

 「這一套」影響甚廣!籃球也因此出現不少新奇統計名詞。NBA火箭總管Daryl Morey,便是熱中此道的大師。依我看,即使是咱們,也該精通點為好──至少,文章裡若擠了一坨專業名詞,便能瞬間高雅起來。但就上述可知:灑大錢卻突槌、花小錢卻奏效的球隊,歷來沒缺過。這顆魔球,沒口耳相傳那般神奇。或可以說:省錢,才是魔球最原始的精神;還算好的成績,則是不見得會有,但會隨機緣、時運巧合,偶爾出現的結果。

 既已形成風潮,若不想變成Beane口中那種「30年前憑直覺買股票的經紀人」,各球隊西裝組當然也得意思一下,表示自己也在算。但像只相信長打率的老虎總教練Jim Leyland那樣的老派人士,也不是沒有。而長遠來看,慧眼這玩意兒,長在同一個人身上,也是有時開光、有時瞎掉。「這一套」,我當然不是不相信,問題是若堅信就現有數據加上觀察,預知未來的成功率必然會高到哪兒去,那……其實就和紫微斗數、鐵板神算的原理差不多。

 比棒球更講究精算的,當然是股票等金融投資工具。網路股泡沫前,安隆領軍,美國股市幾乎天天漲,誰不是神乎其算?牛(多頭市場)能賺錢、熊(空頭市場)也能賺錢,只有豬賺不到錢……這類狂語滿滿是。然而,十之八九,從精算專家到一般民眾,若非趁好年冬撈一筆就歇手,長期動真感情投資者,很少終究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成功、失敗,剖截某段特定時空,再加渲染,可以找出不少或許根本就沒有的意義。職業運動真正的硬道理是什麼?那位Alderson,2010年轉任大都會總管,當然繼續在算。而上季大都會團隊薪資149,373,987美元,僅低於洋基。有可能省到什麼程度嗎?為什麼大市場豪門球隊最好是灑大錢,且有時沒辦法換到相等好戰績?這就像我常說的:你若花數萬元去吃一客鮑參翅套餐,店家就不能只奉上一碗陽春麵。但那套餐,也未必就很好吃或很合你口味。

《待續……》

By LEO 2012.02.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LEOL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