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許多球迷共同的疑問是:光從名字來看,就知道蕃薯藤成立的宗旨有多「本土」。那麼,身為台灣「最大、惟一的運動入口網站」(其實是廢話,既然「惟一」,當然「最大」),為什麼不能為本土球迷守住這地盤?如果是為了錢,你可知道蕃薯藤的成立宗旨並不是為了錢哦!一路走來,其實是個挺充滿浪漫氣息的故事。

 

 對應撤軍時的默不作聲,回憶起剛取得NBA台灣地區官網獨家代理權時的張燈結綵,更令人覺得諷刺。當初的新聞稿是這樣子的;看你能不能從中找到些什麼蛛絲馬跡:

 

「為台灣廣大的球迷提供最即時、最完整的第一手NBA訊息。蕃薯藤為台灣唯一專業經營運動頻道的入口網站,此次NBA台灣網站正式開站,不但展現蕃薯藤的專業,更進一步肯定與國際接軌的成績,為2003年進軍運動市場再添勝績。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表示,能取得獨家代理NBA台灣官方網站,即是蕃薯藤深耕運動市場,提供運動社群專業服務的最佳證明。蕃薯藤與NBA合作成立的台灣官方網站,不但能與超過1200萬的網友進行良好的互動,同時透過雙方合作的taiwan.nba.com媒體平台,更能增加台灣廠商與NBA更多的互動,創造多贏的局面。陳正然進一步指出,蕃薯藤以深耕分眾市場為發展策略,為滿足運動族群的愛好,2002年即成立運動網,不僅提供籃球、棒球、高爾夫等等運動國內外資訊,更邀集專家開闢名人專欄,提供最具深度與專業的見解與分析,獲得運動族群熱烈的迴響。此次獨家代理NBA台灣網站,將更強化蕃薯藤在運動專業頻道經營的實力。蕃薯藤將在NBA台灣的網站中,以繁體中文分析報導NBA的最新動態,提供最詳實、最快速,最精確的資訊,內容包括人物影音介紹、成績統計、球隊相關資料等相關的第一手消息。蕃薯藤表示,目前已有三位優秀的中國球員進軍NBA,因此球迷對NBA相關報導的需求及關注度益發提高,加以季後賽已於上週如火如荼開打,正是推出NBA.台灣官方網站的最好時機。」

 

 那麼,為什麼如今撤手?是因為那些崇高的目標不見了嗎?還是實際利益已不足以「多贏」?其實,是你誤會蕃薯藤了。

 誤解,來自於不了解。對於熟悉網路生態的行家而言,這當然是不值得討論的常識,但對一般網路並不專業的球迷來說,網路只是接觸體育資訊的管道而已,所以潛意識裡,由蕃藷藤是台灣最大的運動服務網站這印象,產生網站與體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聯繫的浪漫遐想,更對歷來多次版面變換所代表的意義不甚了了。其實,蕃藷藤既不是為運動而生,體育,更只是他「分眾」策略的一環而已;比重並不多於服務小朋友或婦女同胞(「小蕃薯」與「
HerCafe」)。

 

 這年頭,台灣是很需要「光」的。任何能稍微滿足台灣人榮譽感的人或事,都直覺認為「就是這道光」。但遠逾於這個標準,蕃薯藤倒真的有資格被稱為「台灣之光」。

 

 蕃薯藤的可貴,在於對華文網路的貢獻。只不過,它的肇建原始精神,不但不是體育,甚至不是網路,而是「政治」。

 

 蕃薯藤創辦人陳正然,甚至學的還不是這一行。他在美國UCLA攻讀的是「社會學」博士。1991年時棄學回台,是希望是完成夢想:蒐集台灣史料,奠定台灣史研究的基礎。於是成立了「無花果工作室」,靠打字等微薄收入,與志同道合者共同圓夢。

 

 後來,因為家中藏有台獨大老史明的嘔心瀝血鉅作《台灣人四百年史》,陳正然被調查局「逮」走了。重獲自由後,無花果工作室也掛了。當然,追踵先賢建置台灣史料的雄心並未稍減。

 

 1993年,陳正然巧遇在美國認識、同屬學運世代的蕭景燈。蕭景燈Show了個新玩意兒──網頁。陳正然如獲至寶,認為這東西真是「窮人的原子彈」呀!應該全力投入。但投入的目的不在於發展網路事業本身,而是利用網路,可以向全世界發聲;突破國民黨政府的媒體監控。

 

 不到一年,「台灣社會文化網路」就正式上路了;一年內使用人次即破千萬大關。1994年底,網站正式命名為「蕃藷藤」。19958月,吳俊興設計的「蕃薯藤台灣網際網路資源索引」正式上線,成為全球首見華文搜尋引擎──這也是全球華文網路發展的濫觴。1998,奇摩等商業網站的競爭開始出現,時機已到!便成立蕃薯藤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a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離開校園,商業化經營。

 

 怎樣?說蕃藤的成立具有「革命」性的情懷,一點也不為過吧?而成就也夠「光」吧?總之,雖然台灣不像韓國,可以傾全國之力為三星這樣的企業造勢,但身為台灣本土「惟一」且「最大」,而且如你所知:一開始的政治理念,在2000年時,已經由「革命」變成「正確」。蕃薯藤,可以說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譬如:所謂「全國最大運動服務入口網站」,並不是口號或單純反映現實而已──那是經由國家認證的。也就是說:這口號是在負責體委會的「動動網」時正式確立的。當時打的宣傳,全國最大運動服務入口網站」是大標,副標介紹則是「一個以網站專業經營者為前鋒,由『行政支援』為後衛的運動服務網站」。

 

 在廿一世紀政治局面銳新而欣欣向榮中,昔日調查局的階下囚,一度成為台視董事。有很多政府會議(如科技政策研討會),陳正然也都以「蕃薯藤公司」代表的民意,熱衷參加。

 

 姑且不論多年來蕃藷藤在政府、地方網路建設中貢獻了多少心力。總之,到了2000年,蕃藷藤的員工原本只有40來人,一下子擴充到300餘人。公司新址,也花了2,000來萬裝潢。

 

 具有如此大的本土性與原創性,廿一世紀之前,蕃薯藤便毫無意外的成為台灣網路霸主。那時全台網路廣告量大約只有新台幣250,000,000元,蕃薯藤便占了五分之一以上。同時也是剛萌芽的電子商務業務龍頭。2000年溢價增資時,德國博德曼(Bertelsmann AG)、微軟等國際財團聞香而來。雅虎(Yahoo!)想來購併?更是哪兒想聽你說笑說就去哪兒。

 

 與所有現今的「台灣之光」或舊往的驕傲回憶一樣,蕃薯藤的成功,說是無心之得也好,說是時勢造英雄也行,總之都值得我們尊敬並鼓鼓掌。敬禮之後呢?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才真的要為台灣人帶來大啟示。

 

To be continu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LEOL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